作者:杨大宏 发布时间:2025-10-23 00:54:08 已被浏览20次

退款可以,请提供扇孩子耳光5分钟的视频,并且还要求能听到扇耳光的声音。话说在一个名叫“千岛”的APP平台,一名11岁的小女孩花了500多元买了一个二手潮玩,女孩的妈妈发现后要求退货退款,卖家则提出:退款可以,请提供扇孩子耳光5分钟的视频。后续千岛平台作出了回应,大致意思是:买卖双方是私下交易的,没有通过平台,无法帮忙解决。这个事情还引起了不少关注,很多媒体评论认为千岛平台监管不力,没有履行社会责任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有几点个人看法。

第一,就事论事,我认为这个事情怨不了平台。交易没有通过平台进行,平台无权监管。比如,卖家虽然在闲鱼上发布了商品,但买家和卖家实际是私下成交的没有通过闲鱼平台,那闲鱼平台也管不到。平台是要履行与之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,但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怪平台,平台不就成了社会矛盾的出气筒了吗?
第二,法律上是否支持女孩的妈妈退货退款呢?根据《民法典》第十七、第十九条的规定,年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只能从事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、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,否则就需要取得其监护人的事前同意或者事后追认。这个女孩只有11岁,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;并且,购买潮玩的行为不属于纯获利的行为;11岁的女孩通过网络购买500多元的潮玩,我认为与其年龄、智力是不相适应的。如果只是在学校周边买个文具、零食之类,价值几元、十几元、甚至几十元,我认为是与他们年龄、智力是相适应的。所以,在这个事件中,我认为应当退货退款。现在,卖家同意退货退款,但提出了“扇耳光”的要求,多少有点泄愤和低级趣味,肯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。从遵纪守法、以及善良的美德出发,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。
第三,类似的事情为什么难处理?其实,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,我曾经就接到过好几起这样的咨询。甚至,我自己的外甥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。当时我姐姐发现,外甥玩手机游戏时买了15000多的元皮肤、装备,平台不肯退款。我当然知道平台应该退款,但是也感到深深的无奈,这种15000元的官司怎么打都不划算。于是决定让我姐姐向当地一个电台的民生栏目去投诉曝光,如果还是不行,再来打这个官司。值得高兴的是,媒体介入后不久平台退还了大部分款项,后续也就没打官司了。
据我所知,要解决类似的问题,至少还有另外两种途径。第一种是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三十七条第五项的规定,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,要求消协调查、调解,当然消协只有调解权力;第二种是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,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但这种情况不是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六条规定的,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十种情形之一,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的主要还是产品质量、虚假宣传方面的问题。
而对于这种问题,归根到底属于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三条规定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,是需要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的。但真打气官司来,成本是很高的,首先是时间成本,至少要花大个月时间,甚至一年、几年;其次是金钱成本,需要支付诉讼费、律师费、差旅费等等;关键是打官司就一定赢吗?赢了就一定能拿到钱吗?谁也无法作出保证。讲到这里,不妨想一想,对于这种法律上都不好解决的问题,拿平台出气是什么意思呢?
第四,这类问题不好解决的根本原因,我认为是法律制度的问题。要知道这类问题并不复杂,谁是谁非也清清楚楚,就是没有便捷、有效的解决途径。投诉举报这样相对便捷的途径解决不了问题,有效性差;打官司这样有效的途径又没有任何便捷性可言。想想,整个社会里,小额的消费纠纷、经济纠纷、民事纠纷都存在这样一模一样的问题,那就是不好解决。
说到这里,我想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分析问题。他们为什么敢制造这样的纠纷,并且明知道自己没有道理。答案不就是,即使你恨得牙痒痒,但是你拿他没有办法。他们因为懂规则,于是就拿规则欺负人,讲到底就是厚黑。所以,问题出在哪里?问题出在规则里,出在法律制度里。第一、违约失信没有成本,基本上是稳赚不亏,像这个卖方他不退钱,就算你去打官司,最后无非是把给退的退了,没有其他惩罚性责任,这就是他的底气;第二、维权者的成本太大,要承担律师费、差旅费,预付诉讼费,打官司的时间太长,而且还不知道结果,谁愿意打这个官司呢?如果法律制度修改一下,对于这种违约、失信的人予以重拳打击,罚他五倍十倍,并且所有的费用如律师费、差旅费、诉讼费等等都由他出,你看还有几个人敢如此放肆呢?
去年最高院就提出过避免成为诉讼大国,我当时就写过一些文章,好像还给最高院发过电子邮件。我认为,当前的社会诚信体系已经出了严重问题,再不对违约失信进行有效打击,不仅会影响社会文明建设,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建设。